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基因调控网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基因调控网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使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是?
基因表达是一个多阶段进程(multi-level process)。DNA(脱氧核糖核酸)在转录为RNA(核糖核酸)后,RNA需要经过一系列转录后调控。
转录后基因调控包括多种生物学进程,如RNA剪接,polyA加尾(RNA多聚腺苷酸加尾),RNA降解及mRNA翻译等等。尽管这些不同进程的具体作用分子机制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它们的调控都是由位于RNA上的顺式调控元件(cis-regulatory elements)和以RNA结合蛋白为代表的反式因子(trans-regulatory elements)相互作用完成,所以全局研究转录后基因调控网络首先需要全面解析顺式调控元件或反式因子。
通常,真核细胞基因由编码蛋白质的编码区和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区组成。其中,编码区由外显子和内含子间隔排列,而非编码区,又称“侧翼序列”,特指第一个外显子和最末一个外显子的外侧区域,包含有启动子、终止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沉默子、反式作用因子等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或称顺式元件子,是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ᴀ身不编码蛋白质,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结合位点,反式作用因子通过结合在该位点上来改变结合处的特性,进而调控受此顺式作用元件影响的基因。调控方式包括对基因转录可变剪切的调控、转录起始位点的调控以及转录效率的调控。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则是指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其ᴀ身对基因表达没有调控作用,只是阻断来自上、下游的调控效应。反式作用因子主要指能结合在基因序列上的特异性蛋白质──转录因子,然而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研究发现除了蛋白,某些DNA,RNA片断也具有类似的调控功能,因此现在把它们算作反式作用因子。 (不仅仅是转录因子)。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dna水平调控包括什么方式?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dna水平调控包括以下五种方式:
1、转录前水平:包括调控基因的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DNA甲基化水平的调整,组蛋白修饰等。
2、转录水平:转录过程中,调控蛋白通过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顺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转录的起始、转录的速率及转录的终止。
3、转录后水平:调控对hnRNA的加工,通过改变mRNA的种类、大小、数量等调节了基因的表达。
4、翻译水平:通过调节氨基酸数量,多核糖体的形成,信号肽的切除,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调节了基因的表达。
5、翻译后水平:通过调节修饰蛋白,调节蛋白构象及其定位等调节了基因的表达。
表达调控机制类型?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根据调控机制不同可分为:
①负控诱导系统:阻遏蛋白与效应物结合而不结合与操纵基因上,使得结构基因得以转录;
②负控阻遏系统:阻遏蛋白与效应物结合后结合于操纵基因上,使得结构基因不能转录。
③正控诱导系统:效应物使激活蛋白处于活性状态促进结构基因转录;
④正控阻遏系统:效应物使激活蛋白处于非活性状态而阻遏了结构基因转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基因调控网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基因调控网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